随着毕业季的到来,学校为了“刷高”就业率,要求学生“假就业”的现象也再度出现。高校毕业生“被就业”的情况仍非常普遍。
[妙招:开网店找公司“假就业”]
东华理工大学大四学生小赵,和班上几名同学注册了一家网店,准备卖江西土特产。但学院老师表示开网店不能视为就业。最终,就业协议上的公章,由小赵之前实习过的一家公司出具。
[土招:刻假公章“假装”就业]
陕西西京学院大四学生小王说,为了能够顺利毕业,他在外面找了办假证的人做一个假公章,这才勉强过关。小王说,学校对外公布的就业率说有9成,他都不知道是怎么统计出来的。“我们很多人都是‘被就业’。”
[奇招:班干部帮舍友“被就业”]
一些高校的学生干部们甚至有帮助他人完成就业的“指标”。作为班干部,江西某高校哲学系的小张被学院分配了一个硬性任务,就是帮助同寝室的其他两人签就业协议,否则就不允许参加论文答辩。
[绝招:百元网购假就业协议]
在最难就业季的刺激下,网上“代签就业协议”的业务也应运而生。代签一份就业协议,收费100元。而就业协议上所盖单位公章也是真的,而非“莫须有”的假公司。
[就业率应由第三方发布]
片面强调就业率会使得中国所有的大学都变成职业培训所,会导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严重下降,学生找工作更难。专家建议,必须改变就业率统计方式,委托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来统计,避免学校急功近利“刷数据”。
上一篇死活读不下去的图书前十名